来源:互联网新闻 时间:2020-04-28 14:30
引语:如果把雪花落地的声音放大一万倍会是什么效果?如果把果蝇飞行时的眼神放大一万倍你能看懂它的情绪?当我们换一个镜头看世界,时间流逝的方式或许也会不同。G20峰会倒计时的声音日渐响亮,新蓝网-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《知微见著抓细节 杭城变化见匠心》,将肉眼视觉放大50倍,带您微观看杭城,于细微处见真章,领略这座城“翻天覆地”的变化。
新蓝网-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7日讯(记者朱惠子 摄影吴文昊)梅雨季节刚刚过去,潮湿的感觉还记忆犹新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,雨天走在积水的路上,一不小心就弄湿鞋子,甚至溅湿了裤子。但是在杭州有一条人行道,即便是在雨天,路面却丝毫没有积水,更溅不起一点水花。
铺设一新的丰潭路人行道
杭州主城区的丰潭路南起天目山路,北至余杭塘河,全长2.42公里,路上有一条长约560米的人行道。人行道上铺满了一块块长约20cm、宽约8cm、厚约6cm的地砖。1900平方米的路面初看平坦,与杭州其他道路人行道并没有任何不同。但一到下雨天,差别就显现出来了。其他路上一滩滩的积水看得人心惊胆战,但在丰潭路边的人行道上,你见到的是踏实的干爽,好像有魔法防护罩般。
丰潭路海绵城市人行道板施工负责人王安看出了新蓝网-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的疑问,神秘的搬出了一只油漆桶和一块长20厘米宽8厘米6.5厘米厚的地砖,并递给记者一瓶水。“这就是铺在这路上的砖,你往上倒水试试看。”记者尝试着倒了一点水在石材顶部,只见水立刻被石材吸收了。但石材下方并没有水漏出。王安解释说:“因为石材本身有储水空隙,刚才水倒的不多,就直接储存在石材内部。”为了测试石材的排水效果,记者先倒了约500毫升的水在砖上让砖吸饱水,而后记者一往上倒水,砖下就开始淅淅沥沥的滴水,砖体表面没有一丝水痕。
原来丰潭路不积水的谜底在这条人行道所用的石材——硅砂滤水石材上。硅砂滤水石材并不是天然石材而是人工合成的特殊材质。王安告诉记者,这种石材分上下两层,顶部是能够承受30兆帕压力的沙子压制而成。可以承受一辆普通汽车的重量。
硅砂滤水石材底部是由碎石压制黏合而成路板。为了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水下渗,碎石的直径控制在3-5mm以内,一块砖内基本有上万颗碎石,气孔明显。
由于顶部是砂质,下面是“筛子”式的碎石块,这种硅砂滤水石材吸水速度很快,施工人员告诉记者,一块硅砂滤水石材5秒钟内可以把表面的水分吸干,并自动过滤雨水,排往地下。这样人行道路面上就不会有积水,同时也减轻了人行道侧边雨水收集器的压力,另外由于这种铺装透气透水性能好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温度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,人工合成的材料也更加绿色环保。
王安告诉记者,因为杭州地底构造比较复杂,所以这样的人行道路目前只是小范围试点使用,等试用指标合格后,会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能。杭州市海绵办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,
今后杭州像这样能“吸水”的马路会越来越多。紫金港路、凤山路、等市区道路,在部分区域的人行道上采用透水性铺装和蓄水设施;滨江区的行政服务中心、富阳区山馆合一工程涉及的广场、河道上也运用了透水性铺装;蓄水池、透水防渗砂等透水工艺融入工程中,杭州将会尽量在整个城市安装上这样方便行人又美化城市的高科技“海绵人行道”。